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两会:精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录入时间:2020-05-22 09:56:02 点击: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从民革中央获悉,民革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精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的提案”。
两会:精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融合为国土空间规划。现行部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未能为城镇发展留足空间,存在“政府换届规划就换届”等现象,导致部分规划不能用、不管用、不好用。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关规划必须为此提供载体和释放空间。
  为此,民革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议:
  一、健全规划编制机制,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一是精准预算规划编制经费。规划编制经费包括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图件编绘和数据库建设等,必须逐项精准预算,既要保证规划高质量完成,更要杜绝浪费国家财富。
  二是严格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实地考察规划编制单位的软、硬实力,强化形式审查;设置规划编制的数量门槛,遏制规划编制单位的逐利行为。
  三是推行规划终身负责制。一要建立规划编制单位责任终身追究制。在规划期内,即使规划通过了论证、审批,编制单位仍要对规划质量负责,包括做好规划修改、数据库更新等跟踪服务。二要建立论证专家负责制,确保论证意见精准。三要建立审查、审批责任追究制,确保审查质量合格,审批程序合法。
  四是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一要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乡镇之间达成相应的空间协同规划约定,包括边界生态红线和跨界交通通道的衔接,以及基础设施空间共享等约定。二要做好规划区域内的“三区”协调和产业协调,确保“一张图”规划落地。
  二、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在科学评价生态区、农业区和生活区的基础上,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一是生态红线划定既要保障生态安全,亦要为乡村发展留有空间。我国南部山区等生态强区,应腾出适当空间用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西北和华北等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要应划尽划,以推进生态均衡建设。
  二是据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我国南部山区等耕地紧缺区,要应划尽划,杜绝基本农田上山。北部等耕地相对富足区,要在确保总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为乡村产业振兴留有空间。
  三是多管齐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通过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确定城镇开发规模,要在避开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前提下,依据城镇开发规模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
  三、下移建设用地指标,确保平衡发展有载体
  一是紧缩城镇地根。在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后,要适时启动城镇建设用地减量增长规划,采取紧缩地根的做法,倒逼城镇建设与发展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挖潜之路,实现城镇高质量发展。
  二是下移建设用地指标。要在规划上树立新发展理念,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切块用于乡村振兴。要建立监管机制,遵循“省管总量、计划单列、专项管理”的原则,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以上切块用于乡村建设,并作为约束性指标下达至村级规划。
  四、应编尽编村庄规划,确保充分发展有抓手
  一是延伸村庄规划编制内涵。要精准定位用地功能,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确保乡村振兴有项目、下移建设用地指标能落地、充分发展有抓手。
  二是优化乡村空间布局。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引导乡村地区有序发展,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提出村庄分类发展、分步推进的原则和要求。
  三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要利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农村宅基地,补齐乡村振兴用地不足的短板。要保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差别化的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主要包括“变农房为民宿”“变农房为厂房”“变农民为股民”等。(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