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双峰县“双峰模式”破解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并全国推广

录入时间:2019-12-26 11:01:45 点击:
  双峰县以全国100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为契机,破难题促改革,形成了一套“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峰模式”。该模式获得水利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今年年初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双峰县“双峰模式”破解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并全国推广
  如今,双峰县内加固、修缮一新的山塘、河坝、水渠、泵站随处可见,清泉顺着渠道在山间、田边流淌,管水员忙碌在田间、地头,穿梭在工程一线,水利设施重现生机。烟湾村村民彭大然说:“过去,我们这里由于处在尾灌区,泵站老化,十年九旱,百多亩水田抛荒。现在,泵站改造好了,只要一个电话,田里就有水了,以前抛荒的田,现在都有了收成。”
  “小农水” 祈盼大改革
  双峰是农业大县、水利大县,地处湘中腹地,衡邵干旱走廊,县域面积17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7万亩,其中水田55万亩。各类农田水利工程7万多处,其中水库221座,水资源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属于资源型中度缺水区。
  星罗棋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管护责任不明,管护经费短缺,落实管护成了一句空话,“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普遍存在。
  自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建设、管理农村水利工程上的主体地位愈发减弱,“政府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到”现象普遍,农民吃“大锅水”“福利水”现象突出,形成了“大家管不管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恶性循环。
  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影响了灌溉效益。一到抗旱季节,很多农户为了‘抢水’大打出手。县政府迫于无奈,只得抽调大批干部甚至公安干警上渠守水。双峰县水利局局长彭亮说:“农田水利设施权责不清、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当时已成为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瓶颈。
  “三举措” 破解大难题
  明晰所有权,明确水利工程“是谁的”双峰县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号工程”,高位推动,强力推进,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领导共同抓,水改工作班子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县水利部门组织全县5000多名镇、村干部进行现场踏界、调查摸底,对全县纳入改革范围的5.79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部进行了造册登记,分类定性,确权颁证,共发放产权证书2.325万本。乡镇、村均制订了管护公约,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均明确了专人负责,并签订了管护合同,全县共签订管护合同3.98万份,颁发管理权证书2.85万本,实现了产权证发证率、管理权证发证率、管护合同签订率三个100%。
  理顺管理权,落实水利工程“由谁管”。我们通过开展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效能。建立了“协会+用水小组+水利员”三级管水网络。全县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7个,村级用水小组893个。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水利员,负责本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工资报酬由县财政负责。创新管护机制。我们因地制宜的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机制,全县由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集中管理的工程1535处,实行专门管理单位管理的工程180处,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等管理模式的工程3万多处,实行股份合作模式的260处。双峰县甘棠镇、走马街镇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协会+公司”模式,委托乡镇用水户协会组建乡镇级水利工程管护专业队伍,承担全镇小型水库的维修、养护、清淤扫障工作。积极培育新型管护主体。双峰县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将全县组建的4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水利工程管护的新型主体,对流转区内的水利工程,由村委会与合作社签订托管合同,交由合作社托管,节约了管护资金,提高了管护效益。完善配套政策。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双峰县出台了《双峰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办法》《双峰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指导意见》《双峰县村级水利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双峰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养护以奖代补办法》等20多个配套政策文件,为改革试点提供了政策支撑。
  搞活经营权,确保水利工程“有钱管”为使改革落到实处,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管护经费506万元,主要用于小型水库看护,干、支、渠养护等;我们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增加工程经营收入,在洋荆综合改革试验区对农业用水颁发“水权证”,超额用水按1.5倍的标准计收水费,定额内节约的水量由县政府按2倍的标准加价回收;我们组建了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招商,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护,实现政府与企业互利双赢,目前总投资2.6亿元的农村安饮PPP项目第一期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双峰县对山塘、沟渠、河道清淤整治等实行以奖代补;村级按每年5000元的标准建立管护基金,在乡镇开设专户,专款专用;通过一事一议机制,由受益村民按耕地面积统筹管护经费,建立了政府兜底、以奖代补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长效投入机制。2014-2017年,全县群众自筹管护经费达2500多万元,县财政以奖代补管护资金达4000多万元,激活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的源头活水。
  “新模式” 释放大效益
  双峰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理顺了管理权,搞活了经营权,形成了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新模式,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效益得到极大的释放。仅2018年全县共投入水利资金4.2亿多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56万处,清淤整修硬化山塘3200余口,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增产粮食620多万公斤。改革有力推动了全县“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年初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双峰县多次获评全国及省级粮食生产标兵县。实现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天诚土地规划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