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广安区“小农水”建设解决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题

录入时间:2016-07-18 15:18:03 点击:
  7月15日,虽然正值高温酷暑,但在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凤凰村的一口口塘堰中,水蓄得满满的。“村里实施“小农水”建设后,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老百姓再也不为水发愁了!”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杨仁碧喜滋滋地说。
广安区“小农水”建设解决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题
  去年,凤凰村采取“群众自筹,民办公助”的方式,投资131万元实施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等“小农水”建设,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灌溉难题。
  这只是该区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该区整合资金4.37亿元,建成小型水利项目2120个,新增和改善灌面11.9万亩,建成旱涝保收农田4.3万亩,有效缓解贫困地区19.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促进项目区25个贫困村精准减贫3.12万人,人均实现增收1200元。
  规划接地气 科学统筹工程布局
  “新建蓄水池和渠道,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集体讨论,落实修建蓄水池的准确地点及渠道走向等问题,这种方式让我们很满意。”7月16日,郑山乡民集村6组村民胡维太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蒋恩来介绍,蓄水池建在什么地方,要充分考虑集雨面积,而渠道走向影响施工成本和灌溉面积。“通过召开‘诸葛亮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实现民主科学决策,让“小农水”惠及更多群众。”蒋恩来坦言。
  据悉,广安区在“小农水”工程规划中,做到与区情实际、群众意愿及专家论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设施的灌溉作用。该区充分考虑各地地理位置、水利设施现状等实际,因地制宜制定项目区的水利规划,力求规划“接地气”。由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规划建设水利设施的形式、地点、占地、投劳等进行表决,会议通过的工程项目纳入初步规划,力求规划符合群众需求。同时,初步规划送相关专家论证评审,经过修改完善,最终达到节省费用、提升效益的目的。
  建设严监管 高效实施工程项目
  在井河镇凤凰村村民黎仁伟的印象中,村里实施的“小农水”项目因为监管到位,真正成为群众的“放心工程”。据悉,该村成立由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全程监管,严防“小农水”项目成为“豆腐渣”工程。
  其实,在广安区实施的所有“小农水”工程项目,均采取了这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据区水务局水利股负责人介绍,该区组建由村民代表、农民“土专家”和党员组成的5人监督小组,全程监管项目实施;区督察、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组成联合监督组,定期、不定期督察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高效实施。在工程验收环节,该区实行村级初验、乡镇复验、区级终验“三级”验收模式,绝不放过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任何问题,确保每一个小型水利项目都建设成为优质工程、民心工程。
  管护出实招 持久发挥工程效益
  在蒲莲乡钟禅村8组的塘堰边,塘堰承包人黄光荣看着塘中欢快畅游的一群群草鱼,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黄光荣不仅是塘堰的承包人,也是塘堰的管护者。去年,他与钟禅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承诺不仅负责塘堰的日常维护,遇到干旱天气,还要优先满足群众的灌溉用水所需。
  这是广安区出台的“小农水”工程管护实招之一。该区对验收合格的水利工程,依法进行确权颁证,明确工程的权属主体,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跨村的水利工程,落实专业机构维护;对本村内受益农户较多的水利工程,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养维护;对单户或联户自用的小微水利工程,由受益者进行管养维护;对承包经营区域内的水利设施,由承包经营主体进行管理维护。同时,该区还逗硬落实管护经费,灌溉用水以村为单位,按每亩6元的标准收取工程维护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水利设施管护经费,对工程管护情况进行考评补助,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