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为什么土地收益贷款保证保险遭到市场冷落?

录入时间:2016-06-17 16:00:47 点击:
  2013年11月以来,张北县作为试点,探索“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新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本着自愿原则,农户将自家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当地物权融资公司,由物权公司向金融机构出具对农户贷款负连带责任的承诺函,最后金融机构在该承诺范围内放贷款给农民。
为什么土地收益贷款保证保险遭到市场冷落?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以农户土地的未来预期收益为保证,从而实现在金融机构成功贷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农田生产、备耕等需求。按规定,凡是流入土地面积20亩以上,流转合同规范,流转期限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都可申请办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就可申请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
  但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对于风险防控仍存疑虑,模式虽好,但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一旦出现风险,首先要拍卖农民粮食,不能解决问题再流转土地,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土地能否顺利流转出去也是未知数,风险基金看得见、但摸不着,风险处置办法的细则还不够明晰;张北县物权融资公司主要是为推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成立的,并未进行公司化运作,承担不了风险。虽然承诺借款无力偿还,张北县物权融资公司代偿,但是事实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
  据介绍,吉林延边在这方面开创了新模式,即“政银保”新型农村金融合作模式。“政”即政府的物权公司,“银”即银行等金融机构,“保”即保险公司,通过三方合作,为有真实生产资金需求、良好信用记录及发展前景的借款人提供增信担保,使其获得贷款。当贷款逾期未还时,由保险公司承担80%的责任,由物权公司或银行承担20%的责任。此外,险企根据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专门开发了专属保险产品。以一笔小资金为农民撬动一大笔贷款。
  张北县农工部相关负责人称,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是新生事物,虽然还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但该项工作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已充分显现出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审批运行、收益评估、控制风险等工作机制,简化手续;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培育中介服务体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做出新探索。
  保险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这个小额贷款中没有险企参与,可把小额贷款保障保险同土地收益的保障结合起来。引入保险制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权融资公司的风险压力。此外,还可以针对一些贷款大户开展人身意外险的推广。一旦贷款大户发生意外,在贷款额度非常大的情况下,家中的还款压力也将很大。如果不能及时还款,他的土地将被流转,如果引入人身意外险,一旦发生问题还有保险的赔偿,可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天诚规划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