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土地银行”将“小田”变“大田”助力博湖农民增收

录入时间:2019-03-18 11:26:25 点击:
  又到了春耕时节,该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二组村民董志运却不像往常那样忙碌,他把自己家的30亩土地全部交给该乡“土地银行”—乌乡惠万家稻谷种植合作社打理,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变为股东,实现从发展产业到转移就业的转变, 既可以收租金又可以实现就业,还是同样的土地,“土地银行”将存入的“小田”变“大田”后,在不改变土地用途情况下规模经营,收入却增加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土地银行”将“小田”变“大田”助力博湖农民增收
  谈及土地整合,3月11日,该县乌兰再格森乡乌乡惠万家稻谷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邓福星快言快语地告诉笔者:“乌兰再格森乡种植的水稻因天山雪融水灌溉,有机种植,生产的“秋天小町”米色泽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口感香醇,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当地颇有名气,去年村民集约化抱团种植、抱团销售,一亩有机水稻纯收入达到了1000元以上,较往年单打独斗种植一亩水稻增加500多元,今年大家热情高涨,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一定要在这里再刨出个‘金娃娃’。”
  去年,该县乌兰再格森乡力推广土地集约化种植,邓福星正是受益者之一。他说:“去年种植一亩水稻,收益只有五六百元,今年县里大力推广土地集约化种植水稻后,一亩有机水稻纯收入达到1000元。”
  该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二组贫困村民杜殿会:“地都入股了,现在合作社里上班,家里有两份收入,一边可以打工,一边有土地收入,贫困的帽子也早摘掉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们特别高兴。”
  该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兰再格森二组村民闫振彪:“我家的20亩地给合作社订合同了,我们地全部给合作社了,然后我们自己放心出去打工去,又能挣到一笔钱了。”
  乌兰再格森村集中连片种植水稻,只是博湖县稳步推进土地集约化种植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一个缩影。
  土地细碎化难以规模经营。近年来,该县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成立农村“土地银行”,开展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时下,通过土地整合,小块并大块、三角变方块、零散成集中,土地集约化种植已成为博湖县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2018年,博湖县土地集约化种植总面积5385亩,其中吸纳136户贫困户2389.7亩土地,将贫困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转移就业或发展小产业,通过“租金+股金+打工收入”“股金+分红”等带动模式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近年来,为实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化、农民增收实效化,博湖县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种植,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着力点,创新流转模式,稳妥推进土地向农业基地、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集中。
  按照“规模适度、规范有序、有偿自愿、惠及百姓”的原则,这两年,博湖县结合土地确权,针对无力经营村民户土地流转年限长、价格低等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合理妥善解决,重新落实土地经营权,并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推行集约化种植,土地收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已成为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今年,博湖县财政拿出900万元用于推广土地集约化种植,对参与规模化种植的农村经济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奖励性补助。
  同时,今年博湖县还引导农民把自己的耕地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手中。这样,农民不仅可以拿到不低于土地承包市场价的保底收入,还能拿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经营分红及打工收入。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博湖县扶贫办主任王秀萍说,今后博湖县还会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并将贫困村、贫困户土地收益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继续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你去打工挣钱,我来帮您种好田”的目标。
  村民“带田入股”,“兜住了”困难家庭的生活底线,预计今年该县将有50000亩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为合作社等的发展提奠定了基础,农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等绑在了一起,让土地真正“活”了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天诚土地规划设计z)

 
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搜狐博客
     
新浪微博 微信平台 腾讯微博
\
\
 
\
 

  部分文章和图片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参考,
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有侵犯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